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

發願第五
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相與已得發大心竟。喜踊無量。宜復應發如是大願。等一痛切五體投地。歸依世間大慈悲父。
 南無彌勒佛(一拜) 南無釋迦牟尼佛(一拜)
 南無旃檀窟莊嚴勝佛(一拜) 南無賢善首佛(一拜)
 南無善意佛(一拜) 南無廣莊嚴王佛(一拜)
 南無金剛華佛(一拜) 南無寶蓋照空自在王佛(一拜)
 南無虛空寶華光佛(一拜) 南無琉璃莊嚴王佛(一拜)
 南無普現色身光佛(一拜) 南無不動智光佛(一拜)
 南無降伏諸魔王佛(一拜) 南無才光明佛(一拜)
 南無智慧勝佛(一拜) 南無彌勒仙光佛(一拜)
 南無藥王菩薩(一拜)  南無藥上菩薩(一拜)
 南無無邊身菩薩(一拜) 南無觀世音菩薩(一拜)
願以不思議力同加覆護。令(某甲)等所有誓願皆悉成就。在所生處常不忘失。究竟無上菩提成等正覺(一拜)
各自心念口言。(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常得憶念發菩提心。令菩提心相續不斷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常得奉值無量無邊一切諸佛。常得供養。供養眾具皆悉滿足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常得護持大乘方等一切諸經。供養眾具皆悉滿足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常值十方無量無邊一切菩薩。供養眾具皆悉滿足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常值十方無量無邊一切賢聖。供養眾具皆悉滿足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常得奉報覆蔭慈恩。有所奉給隨心滿足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常得奉值和尚阿闍梨。所應供養隨念滿足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常得奉值大力國王。共興三寶使不斷絕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常得莊嚴諸佛國土。無有三毒八難之名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得四無礙智具六神通。恒在現前常不忘失。以此教化一切眾生。相與至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。歸依世間大慈悲父。
 南無彌勒佛(一拜) 南無釋迦牟尼佛(一拜)
 南無世淨光佛(一拜) 南無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(一拜)
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(一拜) 南無日月光佛(一拜)
 南無日月珠光佛(一拜) 南無慧幡勝王佛(一拜)
 南無師子吼自在力王佛(一拜) 南無妙音勝佛(一拜)
 南無常光幢佛(一拜) 南無觀世燈佛(一拜)
 南無慧威燈王佛(一拜) 南無法勝王佛(一拜)
 南無須彌光佛(一拜) 南無須曼那華光佛(一拜)
 南無優曇缽羅華殊勝佛(一拜) 南無大慧力王佛(一拜)
 南無阿閦毘歡喜光佛(一拜) 南無無量音聲王佛(一拜)
 南無山海慧自在通王佛(一拜) 南無大通光佛(一拜)
 南無才光佛(一拜) 南無金海光佛(一拜)
 南無一切法常滿王佛(一拜) 南無大勢至菩薩(一拜)
 南無普賢菩薩(一拜) 南無無邊身菩薩(一拜)
 南無觀世音菩薩(一拜)
又復歸命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。願承諸佛諸大菩薩一切賢聖大悲心力。令(某甲)等所發誓願所生之處隨心自在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若有眾生見我身色即得解脫。若入地獄。一切地獄變為淨土。一切苦緣變為樂具。令諸眾生六根清淨。身心安樂如第三禪。斷諸疑網發初無漏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若有眾生得聞我聲心即安隱滅除罪垢。得陀羅尼解脫三昧。具足大忍辯才不斷。俱登法雲成等正覺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一切眾生得聞我名。皆悉歡喜得未曾有。若到三途斷除眾苦。若在人天盡諸有漏。所向自在無不解脫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於一切眾生無有與奪之心。無有怨親之想。斷三毒根離我我所。信樂大法等行慈悲。一切和合猶如聖眾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。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。於一切眾生心常平等猶如虛空。毀譽不動怨親一相。入深廣心學佛智慧。等視眾生如羅睺羅。滿十住業得一子地。離於有無常行中道。相與至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。歸依世間大慈悲父。
 南無彌勒佛(一拜) 南無釋迦牟尼佛(一拜)
 南無寶海佛(一拜) 南無寶英佛(一拜)
 南無寶成佛(一拜) 南無寶光佛(一拜)
 南無寶幢幡佛(一拜) 南無寶光明佛(一拜)
 南無阿閦佛(一拜) 南無大光明佛(一拜)
 南無無量音佛(一拜) 南無大名稱佛(一拜)
 南無得大安隱佛 南無正音聲佛(一拜)
 南無無限淨佛(一拜) 南無月音佛(一拜)
 南無無限名稱佛(一拜) 南無月光佛(一拜)
 南無無垢光佛(一拜) 南無淨光佛(一拜)
 南無金剛藏菩薩(一拜) 南無虛空藏菩薩(一拜)
 南無無邊身菩薩(一拜) 南無觀世音菩薩(一拜)
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。願(某甲)等與四生六道。以今懺悔發願功德因緣。從今日去至于菩提。行菩薩道無有疲厭。財法二施無有窮盡。智慧方便所作不空。隨根應病授以法藥。一切見聞同得解脫。
(
某甲)等又願從今日去乃至菩提。行菩薩道無諸留難。所到之處常能作大佛事建立道場。得心自在得法自在。一切三昧無不能入。開總持門顯示佛果。居法雲地注甘露雨。滅除眾生四種魔怨。使得清淨法身妙果。
(
某甲)等今日所有眾願。悉如十方諸大菩薩所發誓願。所有眾願悉如十方諸佛本時所發一切大願。廣大如法性究竟如虛空。
(某甲)等。得如所願。滿菩提願。一切眾生皆悉隨從。得如所願。仰願十方一切諸佛。一切尊法。一切菩薩。一切賢聖。以慈悲力現為我證。
又願一切天主一。切仙主。一切善神。一切龍神。以擁護三寶慈善根力。現為證知。令諸行願隨心自在。(一拜)

發菩提心第四
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相與已得洗浣心垢。十惡重障淨盡無餘。業累既遣內外俱潔。次應仰學菩薩修行直道。功德智慧由之而生。所以諸佛每歎發心。是道場能辦事故。
唯願大眾各堅其志。莫以年命待時漏盡。勿令空去後悔無益。相與今日值遇好時。不應日夜煩惱覆心。宜當努力發菩提心。菩提心者即是佛心。功德智慧不可格量
蓋論一念況復多念。假使歷劫修無量福。乃至今生備行餘善。不及發心萬分之一。算數譬喻亦不能盡。
又有一人但作福德。不發菩提無上道心。譬如耕田不下種子。既無其芽何處求實。以是義故須發菩提心。因緣為證。上報佛恩下拔一切。所以佛讚諸天子言。善哉善哉。如汝所說。為欲利益一切眾生發菩提心。是為第一供養如來。
又發菩提心非止一過。唯應數發。令菩提心相續不斷。是以經言。於那由他河
沙佛所發大善願。
是知發心其數無量。又發菩提心但遇善知識便得心發。未必皆須值佛出世。如文殊師利。始向菩提乃因女人。以發初心慧式。不惟凡品輕標心志。實由渴仰
大乘貪求佛法。依倚諸經取譬世事。怨親無差六道一相。願因斯善俱得解脫。若同信解知非戲論。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發菩提心必須起想先緣所親繫念之時。念己父母師長眷屬。又念地獄餓鬼畜生。又念諸天諸仙一切善神。又念人道一切人類。有受苦者當云何救。
見已起想應作是念。唯有大心能拔彼苦。若一想成應作二想。二想成已應作三想。三想成已滿一室想。一室成已滿一由旬。一由旬滿已滿閻浮提。閻浮提滿已滿三天下。如是漸廣滿十方界。見東方眾生盡是其父。西方眾生盡是其母。南方眾生悉是其兄。北方眾生悉是其弟。下方眾生悉是姊妹。上方眾生悉是師長。其餘四維悉是沙門婆羅門等。
見已作念。若受苦時自作我想。詣諸人所調身按摩誓拔其苦。得解脫已為其說法。讚佛讚法讚菩薩眾。
作是讚已心生歡喜。見其受樂如己無異。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發菩提心。應當如是不捨於苦而度眾生。相與人人等一痛切。五體投地心念口言作是誓願。
 (
某甲)等從今日去乃至道場。於其中間在所生處。值善知識常發無上菩提之心。若在三途及墮八難。常使憶念發菩提心。令菩提心相續不斷。(一拜)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當起勇猛之心殷重誓願發菩提心。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。
 南無彌勒佛(一拜) 南無釋迦牟尼佛(一拜)
 南無勇施佛(一拜) 南無清淨佛(一拜)
 南無清淨施佛(一拜)  南無娑留那佛(一拜)
 南無水天佛(一拜) 南無堅德佛(一拜)
 南無旃檀功德佛(一拜) 南無無量菊光佛(一拜)
 南無光德佛(一拜) 南無無憂德佛(一拜)
 南無那羅延佛(一拜) 南無功德華佛(一拜)
 南無堅勇精進菩薩(一拜) 南無金剛慧菩薩(一拜)
 南無無邊身菩薩(一拜) 南無觀世音菩薩(一拜)
又復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。
(
某甲)等今於十方一切三寶前發菩提心。從今已去乃至道場行菩薩道誓不退還。恒作度脫眾生心。恒作安立眾生心。恒作覆護眾生心。眾生不得佛者誓不先取正覺。
仰願十方一切諸佛。大地菩薩。一切賢聖現為我證。令(某甲)等一切行願皆悉成就。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設使歷劫行多種善乃得人天華報。未得出世實果。壽終福盡還墮惡趣。身壞苦逼不能自免。自非立弘誓願發廣大心。無由永離生死衰惱。相與今日唯當緣念諸佛。起堅固志發菩提心。發心功德不可稱量。諸佛菩薩說不能盡。如是善力不可思議。豈得不至心學在一意。
大集經言。譬如百年闇室一燈能破。
勿謂一念心輕而不努力。相與胡跪一心合掌。遍緣十方一切三寶心念口言。
(
某甲)等今於十方一切諸佛前。於十方一切尊法前。於十方一切菩薩前。於十方一切賢聖前。胡跪合掌直心正念。起殷重心。不放逸心。安住心。樂善心。度一切心。覆護一切心。等諸佛心。發菩提心。
(
某甲)等從今日去至坐道場。不著人天心。不起聲聞心。不起辟支佛心。唯起大乘心。求一切種智心。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唯願十方盡虛空界。一切諸佛大地菩薩一切聖人。以本願力現為我證。以慈悲力加助攝受。令(某甲)等今日發心在所生處堅固不退。若在三途及墮八難。於三界中受種種身。受種種苦。難堪難忍。誓不以苦故退失今日大心。寧入無間大火輪中受種種苦。誓不以苦故退失今日大心。此心此願等諸佛心。同諸佛願。重復至誠頂禮三寶。
(
某甲)等從今已去至于成佛。不捨二法。知一切法空。不捨一切眾生。相與至心等一痛切。五體投地心念口言。
(
某甲)等不為自身求無上菩提。為救濟一切眾生。取無上菩提。從今已去至于成佛。誓當荷負無量無邊一切眾生。起大慈悲盡未來際。眾生若有三途重罪六趣厄難。
(
某甲)等誓不避眾苦以身救護。令此眾生得安隱地。唯憑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
佛。
 南無彌勒佛(一拜) 南無釋迦牟尼佛(一拜)
 南無蓮華光遊戲神通佛(一拜) 南無財功德佛(一拜)
 南無德念佛(一拜) 南無善名功德佛(一拜)
 南無紅焰幢王佛(一拜) 南無善遊步功德佛(一拜)
 南無寶華遊步佛(一拜)
 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(一拜) 南無鬥戰勝佛(一拜)
 南無善遊步佛(一拜) 南無周匝莊嚴功德佛(一拜)
 南無棄陰蓋菩薩(一拜)  南無寂根菩薩(一拜)
 南無無邊身菩薩(一拜) 南無觀世音菩薩(一拜)
願以大慈悲力現為我證。令(某甲)等今日發菩提心行菩薩道。在所生處具足成就。所到之地一切解脫。重復至誠五體投地。頂禮十方一切三寶。(一拜)
(
某甲)等不為自身求無上菩提。為度十方一切眾生取無上菩提。從今已去至于成佛。若有眾生愚癡黑闇。不識正法起諸異見者。復有眾生雖修道行不達法相者。如此眾生乃至未來。(某甲)等誓以佛力。法力。賢聖力。種種方便令入佛慧。令此眾生具足成就一切種智。相與至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。歸依十方盡虛
空界一切諸佛。
 南無彌勒佛(一拜) 南無釋迦牟尼佛(一拜)
 南無普光佛(一拜) 南無普明佛(一拜)
 南無普淨佛(一拜) 南無多摩羅跋旃檀香佛(一拜)
 南無旃檀光佛(一拜)  南無摩尼幢佛(一拜)
 南無歡喜藏摩尼寶積佛(一拜)
 南無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(一拜)
 南無摩尼幢燈光佛(一拜) 南無慧炬照佛(一拜)
 南無海德光明佛(一拜) 南無金剛牢強普散金光佛(一拜)
 南無大強精進勇猛佛(一拜) 南無大悲光佛(一拜)
 南無慈力王佛(一拜) 南無慈藏佛(一拜)
 南無慧上菩薩(一拜) 南無常不離世菩薩(一拜)
 南無無邊身菩薩(一拜) 南無觀世音菩薩(一拜)
仰願諸佛諸大菩薩。大慈悲力。大智慧力。不思議力。無量自在力。降伏四魔力。斷除五蓋力。滅諸煩惱力。無量清淨業塵力。無量開發觀智力。無量開發無漏慧力。無量無邊神通力。無量度脫眾生力。無量覆護眾生力。無量安隱眾生力。無量斷除苦惱力。無量解脫地獄力。無量濟度餓鬼力。無量救拔畜生力。
無量攝化阿脩羅力。無量攝受人道力。無量盡諸天諸仙漏力。具足莊嚴十地力。具足莊嚴淨土力。具足莊嚴道場力。具足莊嚴佛果功德力。具足莊嚴佛果智慧力。具足莊嚴法身力。具足莊嚴無上菩提力。具足莊嚴大涅槃力。無量無盡功德力。無量無盡智慧力。以如是無量無邊自在不可思議力。不違本誓不違本願。悉以施與十方一切四生六道及今日同發心者。必使皆得發心圓滿。具足成就諸功德力。具足成就菩提願力。具足成就菩提行力。
今日十方若幽。若顯。若怨。若親。若非怨親。四生六道有緣無緣。窮未來際一切眾生。以此懺法永得清淨。在所生處同得如願。一向堅固心無退轉。等與如來俱成正覺。乃至後流一切眾生異於願界。皆悉令入大願海中。即得成就功德智慧。同諸菩薩滿十地行。具足一切種智莊嚴無上菩提究竟解脫。(一拜)

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

懺悔第三

(將欲發菩提心。必須懺悔故。次第三顯懺悔法門。)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經言。在凡謂之縛。在聖謂之解。
縛即是三業所起之惡。解即是無礙之善。一切聖人安心斯在。神智方便無量法門。明了眾生善惡之業。
能以一身作無量身。能以一形種種變現。能促一劫以為一日。能延一日以為一劫。欲停壽命則永不滅。欲現無常則示涅槃。神通智慧出沒自在。飛行適性坐臥虛空。履水如地不見險難。畢竟空寂以為棲止。通達萬法空有俱明。成就辯才智慧無量。
如是等法不從惡業中生。不從貪瞋嫉妒中生。不從愚癡邪見中生。不從懶惰懈怠中生。不從憍慢自養中生。唯從謹慎不作眾惡勤行善業中生。
何處見人修諸善業隨從佛語。而有貧窮者。有醜陋者。有癃殘百疾不自在者。有卑賤為人陵懱者。有所言說不為人信用者。今以身證。若有一人隨從佛語修諸功德。不為自身而得惡報者。寧以我身入阿鼻地獄受種種苦。使此等人得惡報者無有是處。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若欲捨凡入聖者。當依佛語如教修行。莫辭小苦生懶墮心。宜自努力懺悔滅罪。
經言。罪從因緣生。亦從因緣滅。
既未免凡類觸向多迷。自非資以懺悔無由出離。相與今日起勇猛心發懺悔意。懺悔之力不可思議。何以知然。
阿闍世王有大逆罪。慚愧悔責重苦輕受。
又此懺法令諸行人得安隱樂。若能自課努力。披誠至到稽顙懺悔歸依畢竟為期者。而不通感諸佛未之有也。惡業果報影響無差。應當怖懼苦到懺悔。各各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。心念口言作如是說。
遙請諸佛同加哀愍。
 願救我苦厄 大悲覆一切 普放淨光明 滅除癡暗瞑
 念我及一切 方嬰地獄苦 必來至我所 施令得安樂
 我今稽首禮 聞名救厄者 我今共歸依 世間慈悲父
 南無彌勒佛(一拜)  南無釋迦牟尼佛(一拜)
 南無金剛不壞佛(一拜) 南無寶光佛(一拜)
 南無龍尊王佛(一拜)  南無精進軍佛(一拜)
 南無精進喜佛(一拜) 南無寶火佛(一拜)
 南無寶月光佛(一拜) 南無現無愚佛(一拜)
 南無寶月佛(一拜) 南無無垢佛(一拜)
 南無離垢佛(一拜)  南無師子幡菩薩(一拜)
 南無師子作菩薩(一拜) 南無無邊身菩薩(一拜)
 南無觀世音菩薩(一拜)
又復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。唯願必定來。愍我三毒苦。施令得安樂。及與大涅槃。以大悲水洗除垢穢。令至菩提畢竟清淨。六道四生有此罪者同得清淨。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解脫。相與志心等一痛切。五體投地心念口言。
(
某甲)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。無明所覆。愛使所纏。瞋恚所縛。墮在愚網。經歷三界備涉六道。沈淪苦海不能自拔。不識往業過去因緣。或自破淨命。破他淨命。自破梵行。破他梵行。自破淨戒。破他淨戒。如是罪惡無量無邊。今日慚愧懺悔願乞除滅。
(
某甲)等重復志誠五體投地。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。依身口意行十惡業。身殺盜婬。口妄言綺語兩舌惡罵。意貪瞋癡。自行十惡教他行十惡。讚歎十惡法。讚歎行十惡法者。如是一念之間起四十種惡。如是等罪無量無邊。今日懺悔願乞除滅。
(
某甲)等重復志誠五體投地。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。依於六根。行於六識。取於六塵。眼著色。耳著聲。鼻著香。舌著味。身著細滑。意著法塵。起種種業。乃至開八萬四千塵勞門。如是罪惡無量無邊。今日懺悔願乞除滅。
(
某甲)等重復志誠五體投地。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。依身口意行不平等。
但知有我身。不知有他身。但知有我苦。不知有他苦。
但知我求安樂。不知他求安樂。
但知我求解脫。不知他亦求解脫。
但知有我家有我家眷屬。不知他亦有眷屬。
但知自身一癢一痛不可抑忍。楚撻他身恒恐苦毒不深。
但自知畏現身小苦。而不知畏起諸惡業捨身應墮地獄。於地獄中備受眾苦。乃至不知餓鬼道。畜生道。阿脩羅道。人道。天道有種種苦。以不平等故起吾我心。生怨親想。所以怨對遍於六道。如是等罪無量無邊。今日懺悔願乞除滅。
(
某甲)等重復志誠五體投地。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。心顛倒。想顛倒。見顛倒。離善知識近惡知識。背八正道行八邪道。非法說法。法說非法。不善說善。善說不善。起憍慢幢張愚癡帆。隨無明流入生死海。如是罪惡無量無邊。今日懺悔願乞除滅。
(
某甲)等重復苦到五體投地。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。以三不善根起四顛倒。造作五逆行於十惡。熾然三毒長養八苦。造八寒八熱諸地獄因。造八萬四千鬲子地獄因。造一切畜生因。造一切餓鬼因。造人天生老病死種種苦因。受於六道無量苦果。難可堪忍不可聞見。如是罪惡無量無邊。今日懺悔願乞除滅。
(
某甲)等重復苦到五體投地求哀悔過。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。以三毒根起於三有中歷二十五有。處處起諸罪惡。隨逐業風不自知覺。或障人持戒修定修慧。或障人修諸功德。修諸神通。如是罪障。障菩提心。障菩提願。障菩提行。今日懺悔願乞除滅。
(
某甲)等重復苦到五體投地。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。以貪愛心搆起六識。隨逐六塵起眾多罪。或於眾生邊起。或於非眾生邊起。或於無漏人起。或於無漏法起。如是貪瞋所起罪惡。今日懺悔願乞除滅。
又愚癡心起顛倒行。信於邪師受於邪說。著斷。著常。著我。著見。隨癡所行起無量罪。如是因緣障菩提心。障菩提願。障菩提行。今日懺悔願乞除滅。
(
某甲)等重復志誠五體投地。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。身三惡業。口四惡業。意三惡業。從無始無明住地煩惱。恒沙上煩惱。止上煩惱。觀上煩惱。四住地
煩惱。三毒。四取。五蓋。六愛。七漏。八垢。九結。十使。如是一切煩惱等障無量無邊。障菩提心。障菩提願。障菩提行。今日懺悔願乞除滅。
(
某甲)等重復志誠五體投地。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。不能修慈悲心。不能修喜捨心。不能修檀波羅蜜。尸波羅蜜。羼提波羅蜜。毘梨耶波羅蜜。禪波羅蜜。般若波羅蜜。又不能修一切助菩提法。如是無有方便。無有智慧。障菩提心。障菩提願。障菩提行。今日懺悔願乞除滅。
(
某甲)等重復增到五體投地。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輪轉三界。備歷六道受四生身。或男或女非男非女。遍一切處起無量罪。或為大身眾生更相噉食。或為細身眾生更相噉食。如是等殺業無量無邊。障菩提心。障菩提願。障菩提行。今日懺悔願乞除滅。
(
某甲)等重復志誠五體投地。自從有識神以來至于今日。於六道中受四生身。於其中間所起罪惡無窮無盡。如是等罪。唯有十方一切諸佛大地菩薩盡知盡見。如諸佛菩薩所知所見罪惡多少。今日志心稽顙求哀慚愧懺悔。已作之罪願盡銷滅。未作之罪不敢復作。仰願十方一切諸佛。以大慈心受。
(
某甲)等今日懺悔以大悲水洗。(某甲)能障菩提一切罪垢。令至道場畢竟清淨。又願十方一切諸佛。以不思議力。以本誓願力。度脫眾生力。覆護眾生力。令(某甲)等今日起誓發菩提心。從今已去至坐道場。畢竟成立不復退轉。所有誓願悉同菩薩所行誓願。仰願十方一切諸佛大地菩薩。以慈悲心同加攝受。令(某甲)等得如所願。滿菩提願。一切眾生各各具足滿菩提願。

斷疑第二

(一切眾生未離疑惑。所以於法多生障礙。是故今須永斷此疑。)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一心諦聽。夫因果影響感應相生。必然之道理無差舛。而諸眾生業行不純善惡迭用。
以業不純。以報有精麤。或貴。或賤。或善。或惡。其事匪一參差萬品。既有參差不了本行。以不了故疑惑亂起。
或言。精進奉戒應得長生而見短命。屠殺之人應見促齡而反延壽。清廉之士應招富足而見貧苦。貪盜之人應見困躓而更豐饒。
如此疑惑人誰無念。而不知往業植因所致。
又如般若所明。若有讀誦此經為人輕賤者。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。以今世人輕賤故。先世罪業則為消滅。
而諸眾生所以不能深信經語有此疑者。皆由無明惑故。妄起顛倒。
又不信三界內是苦。不信三界外是樂。每染世間皆言是樂。若言樂者。何意於中復生苦受。飲食過度便成疾疹。氣息喘迫鼓脹絞痛。又至衣服彌見憂勞。寒得絺絡則恩薄念淺。熱見重裘則苦惱已深。若言是樂何意生惱。故知飲食衣服真非是樂。
又言眷屬以為樂者。則應長相歡娛歌笑無極。何意俄爾無常倏焉而逝。適有今無。向在今滅。號天叩地肝心寸斷。又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。銜悲相送直至窮山。執手長離一辭萬劫。諸如此者其苦無量。眾生迷見謂其是樂。出世樂因皆言是苦。
或見進噉蔬澀節身時食。去於輕軟習糞掃衣。皆言是等強自困苦。不知此業是解脫道。
或見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。經行禮拜誦習之人。翹勤不懈皆言是苦。而不知是等修出世心。脫有疾病死亡之日便起疑心。終日役此心形無時暫止。人之氣力何以堪此。若不勤勞豈當致困。徒喪身命於事無益。
或復自秉其說理實如之。不知推果尋因妄搆此惑。若遇善知識則其惑可除。遇惡知識則其愚更甚。因疑惑故墮三惡道。在惡道中悔何所及。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凡有此疑因緣無量。且疑惑習氣出三界外尚未能盡。況在今形云何頓去。此生不斷後更復增。大眾相與方涉長途自行苦行。當依佛語如教修行。不得疑惑辭於勞倦。
諸佛聖人所以得出生死度於彼岸者。良由積善之功故。得無礙自在解脫。我等今日未離生死己自可悲。何容貪住此惡世中。今者幸得四大未衰五福康悆。遊行動轉去來適意。而不努力復欲何待。
過去一生已不見諦。今生空擲復無所證。於未來世以何濟度。撫臆論心實悲情抱。
大眾今日唯應勸課努力勤修。不得復言且宜消息。聖道長遠一朝難辦。如是一朝已復一朝。何時當得所作已辦。
今或因誦經坐禪。勤行苦行有小疾病。便言誦習勤苦所致。而不自知。不作此行早應終亡。因此行故得至今日。且四大增損疾病是常。乃至老死不可得避。人生世間會歸磨滅。若欲得道當依佛語。違而得者無有是處。
一切眾生違佛語故。所以輪轉三途備嬰萬苦。若如佛語。都無休息勤於諸法如救頭然。勿使一生無所得也。相與人人等一痛切。五體投地如大山崩。奉為有識神以來至于今身。經生父母歷劫親緣。和尚阿闍梨。同壇尊證上中下座。信施檀越善惡知識。諸天諸仙護世四王。主善罰惡守護持呪。五方龍王龍神八部。廣及十方無窮無盡一切眾生。歸依世間大慈悲父。
 南無彌勒佛(一拜) 南無維衛佛(一拜)
 南無式棄佛(一拜) 南無隨葉佛(一拜)
 南無拘留秦佛(一拜) 南無拘那含佛(一拜)
 南無迦葉佛(一拜) 南無釋迦牟尼佛(一拜)
 南無無邊身菩薩(一拜) 南無觀世音菩薩(一拜)
又復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力同加攝受。以神通力覆護拯接。從今日去至于菩提。四無量心。六波羅蜜常得現前。四無礙智。六神通力如意自在。行菩薩道入佛智慧。同化十方俱登正覺。(一拜) 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重復志誠善攝心念。相與已得入歸信門。唯應秉意以趣向為期。於內外法莫復留難。若本業不明自不能造。見人作福唯應獎勸。彈指合掌明進其德。不宜起心生諸妨礙。使彼行人心成阻退。若是不退彼進如故。彼既無減唯當自損。空搆是非於身何益。
若能於善無有礙者。可謂合道有力大人。若今作礙者。於未來世云何能得通達佛道。就理而尋損害實重。阻他善根罪真不輕。
如護口經說。有一餓鬼形狀醜惡。見者毛豎莫不畏懼。身出猛焰猶如火聚。口出蛆虫無有窮盡。膿血諸衰以自嚴身。臭氣遠徹不可親近。或口吐焰支節火起。舉聲號哭東西馳走。是時滿足羅漢問餓鬼曰。汝宿何罪今受此苦。
餓鬼答言。吾往昔時曾作沙門。戀著資生慳食不捨。不護威儀出言麤惡。若見
持戒精進之人。輒復罵辱偏眼惡視。自恃豪強謂長不死。造於無量不善之本。而今追憶悔無所補。寧以利刀自截其舌。從劫至劫甘心受苦。不以一言誹謗他善。尊者還閻浮提以我形狀。誡諸比丘及佛弟子。善護口過勿妄出言。設見持戒不持戒者。念宣其德吾受鬼身經數千劫。終日竟夜備受楚毒。若此命盡復入地獄。
是時餓鬼說此語已。舉聲號哭自投于地如大山崩。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如經所說大可怖畏。止以口過獲報累劫。何況其餘不善之本。捨身受苦皆由作業。若不作因云何得果。若有造因果終不失。罪福不遠身自當之。譬如影響不得捨離。因無明生亦因而死。去來現在行放逸者。未見是人而得解脫。能守護者受福無窮。
今日大眾宜各慚愧。洗浣身心懺謝前咎。畢故不造新諸佛稱歎。相與從今日去。若見人之善。莫論成與不成久與不久。但使一念、一頃、一時、一刻、一日、一月、半年、一歲已自勝於不作者矣。
所以法華經言。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。一稱南無佛。皆已成佛道。而況有人能發如是大心勤於福善。不隨喜者聖所悲念。
 (
某甲)等自惟。無始生死以來至于今日。已應有無量惡心阻人勝善。何以故然。若無是事。云何今日於諸善法多有留難。禪定不能習。智慧不能修。少時禮拜已言大苦。暫執經卷復生厭怠。終日勞擾起諸惡業。使此身形不得解脫。如蠶作繭自縈自縛。如蛾赴火長夜燋然。如是等障無量無邊。障菩提心。障菩提願。障菩提行。皆由惡心誹謗他善。今始覺悟生大慚愧。稽顙求哀懺悔此罪。唯願諸佛請大菩薩。以慈悲心同加神力。令(某甲)等所懺除滅。所悔清淨。所有障礙無量罪業。因今懺悔淨盡無餘。相與人人等一痛切。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。
 南無彌勒佛(一拜) 南無釋迦牟尼佛(一拜)
 南無善德佛(一拜) 南無無憂德佛(一拜)
 南無栴檀德佛(一拜) 南無寶施佛(一拜)
 南無無量明佛(一拜) 南無華德佛(一拜) 
 南無相德佛(一拜) 南無三乘行佛(一拜)
 南無廣眾德佛(一拜) 南無明德佛(一拜)
 南無師子遊戲菩薩(一拜) 南無師子奮迅菩薩(一拜)
 南無無邊身菩薩(一拜) 南無觀世音菩薩(一拜)
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。相與胡跪合掌各自稱名。心念口言。
(
某甲)等從無始生死以來至于今日。未能得受道此報身。於四事中未得相離。三毒熾然貪瞋嫉妒起眾惡業。
見人布施。見人持戒。自不能隨喜。
見人忍辱。見人精進。自不能行不能隨喜。
見人坐禪修智慧業。自不能行不能隨喜。如是等罪無量無邊。今日懺悔願乞除滅。
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。或見人作善修諸功德不能隨喜。行住坐臥於四威儀心無慚愧。憍慢懈怠不念無常。不知捨此身形應入地獄。於他身色起種種惡。障人建立三寶興顯供養。障人修習一切功德。如是罪障無量無邊。今日懺悔願乞除滅。
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。不信三寶是歸依處。障人出家。障人持戒。障人布施。障人忍辱。障人精進。障人坐禪。障人誦經。障人寫經。障人造像。障人齋會。障人供養。障人苦行。障人行道。乃至他人一毫之善皆生障礙。
不信出家是遠離法。不信忍辱是安樂行。不知平等是菩提道。不知離忘相是出世心。致使生處多諸障礙。如是罪障無量無邊。唯有諸佛諸大菩薩盡知盡見。如諸佛菩薩所知所見罪量多少。今日慚愧發露懺悔。一切罪因苦果願乞消滅。
從今日去至坐道場。行菩薩道無有疲厭。財法二施無有窮盡。智慧方便所作不空。一切見聞無不解脫。相與志心五體投地。仰願十方一切諸佛。大地菩薩一切賢聖。以慈悲心同加神力。令六道一切眾生以今懺法。一切眾苦皆悉斷除。離顛倒緣不起惡覺。捨四趣業得智慧生。行菩薩道不休不息。行願早圓速登十地。入金剛心成等正覺。(一拜)

歸依三寶第一

(一向投往名之為歸。始終憑託名之為依。) 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宜各人人起覺悟。意念世無常。形不久住少壯必衰。勿恃容姿自處污行。
萬物無常皆當歸死。天上天下誰能留者。年少顏色肌膚鮮澤。氣息香潔是非身保。人生合會必歸磨滅。生老病死至來無期。誰當為我却除之者。
災害卒至不可得脫。一切貴賤因而死已。身體膨脹臭不可聞。空愛惜之於事何益。
自非勤行勝業無由出離。(某甲)等自惟。形同朝露命速西光。生世貧乏無德可稱。智無神聖大人之明。識無聖人洞徹之照。言無忠和仁善之美。行無進退高下之節。謬立斯志勞倦仁者。仰屈大眾慚懼交心。既法席有期追戀無及。從此一別願各努力。勤意朝夕親奉供養。人加精進唯是為快。仰願大眾各秉其心。被忍辱鎧入深法門。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宜各慇重起勇猛心。不放逸心。安住心。大心。勝心。大慈悲心。樂善心。歡喜心。報恩心。度一切心。守護一切心。救護一切心。同菩薩心。等如來心。一心志意五體投地。奉為國王、帝主、土地、人民、父母、師長。上中下座善惡知識。諸天諸仙護世四王。主善罰惡守護持呪。五方龍王龍神八部。廣及十方無窮無盡含靈抱識。水陸空界一切眾生。
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(一拜)
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(一拜)
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(一拜)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何故應須歸依三寶。
諸佛菩薩有無限齊大悲度脫世間。有無限齊大慈安慰世間。念一切眾生猶如一子。大慈大悲常無懈倦。恒求善事利益一切。誓滅眾生三毒之火。教化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眾生不得佛誓不取正覺。以是義故應須歸依。
又復諸佛慈念眾生過於父母。經言。
父母念兒慈止一世。佛念眾生慈心無盡。又父母見子背恩違義心生恚恨。慈心薄少。諸佛菩薩慈心不爾。見此眾生悲心益重。乃至入於無間地獄大火輪中。代諸眾生受無量苦。
是知諸佛諸大菩薩愛念眾生過於父母。而諸眾生無明覆慧煩惱覆心。於佛菩薩不知歸向。說法教化亦不信受。乃至麤言起於誹謗。未曾發心念諸佛恩。以不信故。墮在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中。遍歷三途受無量苦。罪畢得出暫生人間。諸根不具以自莊嚴。無禪定水。無智慧刀。如是等障由無信心。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。不信之罪眾罪之上。能令行人長不見佛。相與今日各自慷慨。折意挫情生增上心起慚愧意。稽顙求哀懺悔往罪。業累既盡表裏俱淨。然後運想入歸信門。若不起如是心。運如是意。直恐隔絕障滯難通。一失斯向冥然無返。豈得不人人五體投地如大山崩。一心歸信無復疑想。
 (
某甲)等今日以諸佛菩薩慈悲心力。始蒙覺悟深生慚愧。已作之罪願乞除滅。未作之罪不敢復造。從今已去至于菩提。起堅固信不復退轉。
 (
某甲)等捨此身命。若生地獄道。若生餓鬼道。若生畜生道。若生人道。若生天道。於三界中若受男身。若受女身。若受非男非女等身。若大若小若昇若降。受諸迫惱難堪難忍。
誓不以苦故退失今日信心。寧於千劫萬劫受種種苦。
誓不以苦故退失今日信心。仰願諸佛大地菩薩。同加救護同加攝受。
(某甲)等信心堅固。等諸佛心同諸佛願。眾魔外道所不能壞。相與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。
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(一拜)
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(一拜)
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(一拜)
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善攝心聽。夫人天幻惑世界虛假。
由其幻惑非真故無實果。虛假浮脆故遷變無窮。
無實果故。所以久滯生死之流。遷變改故。所以長泛愛苦之海。
如是眾生聖所悲念。故悲華經云。
菩薩成佛各有本願。釋迦不現長年促為短壽。悲此眾生變化俄頃。長淪苦海不得捨離。故在此土救諸弊惡。教有剛強苦切之言。不捨於苦而度眾生。未嘗不以善法方便弘濟益之心。
所以三昧經言。諸佛心者是大慈悲。慈悲所緣緣苦眾生。若見眾生受苦惱時。如箭入心。如破眼目。見已悲泣心無暫安。欲拔其苦令得安樂。
又諸佛等智其化是均。至於釋迦偏稱勇猛。以能忍苦度脫眾生。當知本師慈恩
實重。能於苦惱眾生之中。說種種語利益一切。我等今日不蒙解脫。進不聞一音之旨。退不覩雙樹潛輝。良由業障念與悲隔。相與今日起悲戀心。以悲戀如來故善心濃厚。既在苦中憶如來恩。嗚咽懊惱慚顏哽慟。等一痛切五體投地。志心奉為國王、帝主、土地、人民、父母、師長、信施檀越善惡知識。諸天諸仙聰明正直。天地虛空護世四王。主善罰惡守護持呪。五方龍王龍神八部。廣及十方無窮無盡一切眾生。重復。
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(一拜)
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(一拜)
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(一拜)
相與志心胡跪合掌心念口言。作如是說。
 諸佛大聖尊 覺法無不盡 天人無上師 是故為歸依
 一切法常住 清淨修多羅 能除身心病 是故為歸依
 大地諸菩薩 無著四沙門 能救一切苦 是故為歸依
 三寶護世間 我今頭面禮 六道一眾生 今盡為歸依
 慈悲覆一切 皆令得安樂 哀愍眾生者 我等共歸依
五體投地各自念言。仰願十方一切三寶。以慈悲力。以本願力。大神通力。不思議力。無量自在力。度脫眾生力。覆護眾生力。安慰眾生力。令諸眾生皆悉覺悟知。
 (
某甲)等今日為其歸依三寶。以此功德力令諸眾生各得所願。
若在諸天諸仙中者。令盡諸漏。若在阿脩羅中者。捨憍慢習。
若在人道。無復眾苦。若在地獄餓鬼畜生道者。即得免離。
又復今日若聞三寶名及與不聞。以佛神力令諸眾生盡得解脫。究竟成就無上菩提。同諸菩薩俱登正覺(一拜)

慈悲道場懺法

立此慈悲道場四字乃因夢感。
彌勒世尊既慈隆即世。悲臻後劫依事題名弗敢移易。承此念力欲守護三寶令魔隱蔽。摧伏自大增上慢者。
未種善根者今當令種。已種善根者今令增長。
若計有所得住諸見者。皆悉令發捨離之心。
樂小法者令不疑大法。樂大法者令生歡喜。
又此慈悲諸善中王。一切眾生所歸依處。如日照晝。如月照夜。為人眼目。為人導師。為人父母。為人兄弟。同歸道場為真知識。慈悲之親重於血肉。世世相隨雖死不離。故目等心標號如上。
今日道場幽顯大眾。立此懺法并發大心。有十二大因緣。何等十二。
一者。願化六道心無限齊。
二者。為報慈恩功無限齊。
三者。願以此善力。令諸眾生受佛禁戒不起犯心。
四者。以此善力。令諸眾生於諸尊長不起慢心。
五者。以此善力。令諸眾生在所生處不起恚心。
六者。以此善力。令諸眾生於他身色不起嫉心。
七者。以此善力。令諸眾生於內外法不起慳心。
八者。以此善力。令諸眾生凡所修福不為自身。悉為一切無覆護者。
九者。以此善力。令諸眾生不為自身行四攝法。
十者。以此善力。令諸眾生見有孤獨幽繫疾病起救濟心。令得安樂。
十一者。以此善力。若有眾生應折伏者而折伏之。應攝受者而攝受之。
十二者。以此善力。令諸眾生在所生處恒自憶念發菩提心。令菩提心相續不斷。仰願幽顯凡聖大眾。同加覆護。同加攝受。令(某甲)(某甲字請各自稱名後皆例此)所悔清淨所願成就。等諸佛心同諸佛願。六道四生皆悉隨從滿菩提願淨三業法。(淨身當洗浴。淨口讚佛功德。淨意運心懺悔三業既淨。乃可標心歸依三寶大慈悲父。)
歸依三寶第一 斷疑第二 懺悔第三 發菩提心第四 發願第五 發迴向心第六

慈悲道場懺法傳

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。郗氏崩後數月。帝常追悼之。晝則忽忽不樂。宵乃耿耿不寐。居寢殿聞外有騷窣之聲。視之乃見一蟒盤躃上殿。睒晴呀口以向於帝。帝大驚駁無所逃遁。不得已蹶然而起謂蛇曰。朕宮殿嚴警非爾蛇類所生之處必其妭孽欲崇朕耶。
蛇為人語啟帝曰。蟒則昔之郗氏也。妾以生存嫉妒六宮其性慘毒。怒一發則火熾矢射損物害人。死以是罪謫為蟒耳。無飲食可實口。無窟穴可庇身。飢窘困迫力不自勝。又一鱗甲則有多虫唼嚙肌肉痛苦其劇若加錐刀。為蟒非常蛇亦復變化而至不以皇居深重為阻耳。感帝平昔眷妾之厚故。託醜形骸陳露於帝。祈一功德以見拯拔也。
帝聞之嗚呼。感激既而求蟒遂不復見。帝明日大集沙門於殿庭宣其由問善之最以贖其苦。
志公對曰。非禮佛。懺滌悃款方可。
帝乃然其言。搜索佛經錄其名號。兼親杼眷思灑聖翰撰悔文。共成十卷。皆採摭佛語削去閑詞為其懺禮。
又一日聞宮室內異香馥郁良久轉羔。初不知所來。帝因仰視乃見一天人容儀端麗謂帝曰。此則蟒後身也。蒙帝功德已得生忉利天。今呈本身以為明驗也。
慇懃致謝言訖不見。自梁迄今已數百年得此經本。虔敬禮懺所為所祈者皆有陰隲。感應猶恐厥事闇然未彰。輒以粗記用達諸耳目矣。